智庫中國 > 

劉志彪:中國奇跡是市場取向改革的勝利

來源:新華日報 | 作者:劉志彪 | 時間:2018-03-15 | 責編:

       今天我們談論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自然要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最成功的經驗是什么。我覺得我們最成功的經驗,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fā)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不斷推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不斷進步。

  可以這樣說,40年來的改革開放進程,就是把計劃經濟體制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始終面臨的核心問題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目標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fā)揮政府的作用。實踐證明,中國改革開放的每一次重大推進,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每一次巨大進步,都與產權的明晰界定和財產保護制度的強化有直接的關系,都與市場主體的逐步發(fā)育成長有直接的關系,都與市場體系的逐步健全、市場調節(jié)機制的逐步有效以及市場工具和手段的逐步深度運用有直接的關系;都與政府職能的逐步到位,政府宏觀管理的法制化,以及政府范圍和規(guī)模的合理化有直接的關系??偟膩砜矗诋a權、市場與宏觀管理三個層次,40年來的改革開放都是以市場取向為基調和標尺的,即什么樣的體系、體制和制度適合于市場發(fā)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fā)揮政府的調節(jié)作用,就按照這個要求去逐步改變。

  市場取向的改革為什么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社會成就?其中的道理其實并不復雜。在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整個社會的發(fā)展積極性只有政府一家。計劃體制假設政府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這在實踐中遭遇失敗是必然的。市場取向的改革確立了人們的財產權利和勞動權利,界定了投入的收益邊界,廣泛地調動和刺激了全社會方方面面的發(fā)展動能和發(fā)展?jié)摿?,激勵了他們投身于發(fā)展的主觀能動性和空前的積極性。同時,政府對市場秩序的建立和守護,使這一發(fā)展進程更加平衡和穩(wěn)定。這是中國崛起的主要力量來源。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很有底氣地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市場取向型的,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世界奇跡,是市場取向改革的巨大勝利。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正從高速度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如何進一步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fā)揮政府作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建設現(xiàn)代化經濟體系的主線,但是它必須仍然堅持市場取向的總原則。因為市場取向的改革才是高質量發(fā)展的真正的基礎條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運行中出現(xiàn)各種矛盾和問題的根源,在于存在著“重大結構性失衡”。為此重點就需要運用結構性政策進行供給側調整,促使資源通過競爭性市場機制更多地流向先進制造業(yè)、高技術產業(yè)、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同時要用關鍵技術改造傳統(tǒng)產業(yè),千方百計地化解產能過剩問題。顯然這種破和立的具體政策行動,離不開一個競爭性的市場體系,否則就無法使政策要求通過市場傳導機制來實現(xiàn),而只能借助于低效的行政指令。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fā)揮政府作用,是新時代我們仍需逐步解決的老問題。過去我們在實踐中遇到的絕大多數(shù)問題,都與市場取向的改革進程推進不足、遇到強大的阻力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市場取向的改革進程在某些方面推進過度,即過度的市場化有關。界定和改革政府與市場關系,是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形成現(xiàn)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路徑。具體來說,一是要“更好”而不是“更多”地發(fā)揮政府作用。要通過負面清單、責任清單、投資清單等改革和管理,大幅度地減少政府干預,把政府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做最有效、最能做的事情上;“更好”的標準是“三個位”,即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二是要把“放手”當作最大的“抓手”?!胺攀帧?,就是要對權力多做減法,對市場多做加法,充分相信和發(fā)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當“抓手”,就要把市場調節(jié)機制當作工具,當成完成我們國家偉大復興的工具,不要糾纏于市場的姓資姓社問題。三是要“放手”,而不是“甩手”。不當甩手掌柜,不放任市場的缺陷和不足,政府要為市場活動制定規(guī)范,并充當監(jiān)控者和仲裁者,在非盈利性活動中發(fā)揮主體作用,為市場發(fā)展提供充足的外部經濟性。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