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動態(tài)

美國智庫看中國能源方面的機遇和挑戰(zhàn)

發(fā)布時間: 2014-12-26 07:58:25    來源: 《能源》    作者:    責任編輯: 張林

參與報告撰寫的研究人員認為,中國政府有關能源結構調整轉型的努力有些可以成功,有些可能不能成功。

11月中旬我應邀到華盛頓參加了美國一家著名智庫的年度中國能源研究報告發(fā)布會,該報告的標題是《中國能源的十字路口——打造新能源與環(huán)境的平衡》。報告從中國的能源政策、油氣供給安全、煤炭消費峰值、制定環(huán)境政策的主要驅動因素等多重視角論證了報告的主題:中國正處于能源發(fā)展的十字路口。

報告研究者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尤其是自1993年中國成為凈石油進口國以來,快速的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了對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迅速增長的石油天然氣對外進口依存度催生了中國非?;钴S的“走出去”能源戰(zhàn)略和積極的能源外交政策,中國對世界能源市場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今天的中國已經是毫無爭議的第一能源消費大國。迅速增加的煤炭和石油消費,也使中國毫無爭議地成為了世界第一的碳排放大國。這兩項第一給中國在能源供給安全和環(huán)境保護降低排放兩個方面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

第一大挑戰(zhàn)是對中國決策者平衡能源消費增長和減少排放保護環(huán)境決策能力的挑戰(zhàn),領導層必須面對非常困難且日趨復雜的能源轉型的挑戰(zhàn)。一方面是不可持續(xù)的能源結構造成了日趨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對公眾健康的負面影響壓力持續(xù)增加;另一方面是在減緩巨大的能源需求增量的同時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調整產業(yè)結構把能源強度降下來。

在重塑中國能源結構的艱巨挑戰(zhàn)中,中國政府制訂了新的能源發(fā)展規(guī)劃并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主要目標是要降低經濟發(fā)展的能源強度、減少碳排放和減少環(huán)境污染、加快國有能源企業(yè)改革和能源價格體系改革。參與報告撰寫的研究人員認為,中國政府的這些努力有些可以成功,有些可能不能成功。

由于公眾與國家領導人的共同的高度的關注和支持,一些與能源相關的減排措施比較容易得到落實,例如減少煤炭在大城市的使用、減緩汽車在大城市增長的速度、提高汽柴油的標準、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等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實。而另一些政策和措施則由于落實執(zhí)行方面地方政府、企業(yè)方面的阻力,再加上技術方面的復雜性等原因而可能等不到順利的推行甚至是失敗,例如碳稅和碳交易方面的安排。

關于能源供給安全挑戰(zhàn)方面,報告研究人員重點關注的是中國石油企業(yè)“走出去”戰(zhàn)略的動機和實施結果,還有對中國煤炭峰值到來的時間和數(shù)量進行了評估。研究人員認為,“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觀念是中國石油企業(yè)“走出去”的主要驅動力,也是以煤炭為基礎能源結構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中國已經接受了天然氣是潔凈能源的觀念,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會得到較快的提升。

在政府強力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中國石油國企通過資產并購、長期石油購買合同的談判簽約、新的油氣管道建設和與當?shù)仄髽I(yè)廣泛的合作,中國的經濟和外交事務進入了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地區(qū)并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中國企業(yè)和投資在中東、中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持續(xù)增加預示著中國石油需求對進口依賴會持續(xù)增加,能源利益全球化必然導致中國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能源外交參與者。

在全球天然氣市場上中國也將是最重要的參與者,并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俄天然管道(東線西線)建設和長期天然氣合同的簽署,中國在天然氣豐富的歐亞大陸踩下了深深的腳印。中國緬甸油氣管道聯(lián)通了印度洋和中國西南腹地,沿海十數(shù)個LNG接收終端站建設并陸續(xù)投入使用加強了中國與東南亞澳大利亞的天然氣合作,通過大量長期的LNG進口,中國把天然氣進口的范圍擴張到了全世界。作為最大石油天然氣買家之一的中國必將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到世界能源地緣政治的博弈中去。這對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yè)也將是新的巨大的機遇與挑戰(zhàn)。

現(xiàn)有的能源結構和資源稟賦都決定了,煤炭將在很長時間里都會是中國主要的能源。當下全球煤炭消費總量的一半在中國,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了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在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中國把自己擺到了舞臺的中央,這不是一個榮耀的位置,而是一個尷尬的位置。什么時間中國煤炭消費量到達其“頂峰”?“頂峰”是量值有多大?不僅中國政府和中國眾多的研究機構在測算,許多外國的機構也在測算。此報告的研究者給出了一個比較樂觀的預測:2017年中國煤炭到達頂峰,峰值數(shù)量為39億噸。這一樂觀預測基于中國政府落實碳排放控制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決心和強有力的政策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大多數(shù)與會者對這一樂觀的預測并不完全認同。

中國政府不僅要面對能源供給和能源機構調整的重大挑戰(zhàn),還必須面對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其他環(huán)境問題的挑戰(zhàn)。社會公眾對于各種污染造成的生活壓力健康退化的關注與日俱增,中國政府如何面對和處理來自社會公眾的壓力也極具挑戰(zhàn)性。無所不在的網絡資訊強化了各種污染事故事件的傳播,空氣污染、水污染、工業(yè)化學有害流體廢料物泄漏等等,各級政府都必須有所響應和管理,絕不能掉以輕心,否則有可能發(fā)展成損害社會和諧的群體事件。

不僅是中國政府,世界各國政府都要面對以上各種挑戰(zhàn),報告研究者認為,中國長期過分依賴煤炭、不完整的法律規(guī)章制度和軟弱的監(jiān)管體系,還有急功近利的經濟增長追求使得中國的能源供給安全和環(huán)境保護的平衡更為困難。

該報告已公開發(fā)行,有興趣的讀者可已在網絡上找到。作為第一大人口大國,第一大能源消費大國和歷史悠久的發(fā)展中大國,中國面對的能源和環(huán)境挑戰(zhàn)是巨大的復雜的。發(fā)達國家經歷過的能源環(huán)境挑戰(zhàn)我們都碰到了,而且更為巨大和復雜。但是發(fā)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未必都能拿來就用,用了也不見得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中國的問題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中國的問題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探索以求解決。不論是經濟發(fā)展還是環(huán)境保護我們的確站在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能源革命不僅是一個概念,更是價值觀念的更新、新的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腳踏實地的操作和實踐。

評 論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