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南海安全局勢正螺旋升級,地區(qū)國家不應低估菲律賓的破壞力

來源:中國網    2024-04-11    作者:林勇新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林勇新

去年以來,菲律賓持續(xù)強化其在南海所謂的“主權”聲索強度,頻頻在南海發(fā)起挑釁侵權行動,持續(xù)推動南海安全形勢升溫。

一方面,菲律賓通過多次向仁愛礁非法“坐灘”的軍艦運補加固建筑材料、多次非法侵闖黃巖島礁盤及鄰近海域,并借“護漁”之名非法侵闖鱟藤礁鄰近海域等多點高頻的侵權之舉,配以抹黑歪曲中國合法維護海洋權益的輿論攻勢,試圖塑造其“弱小”“受欺凌”的形象,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另一方面,菲律賓加大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域外大國的安全合作,創(chuàng)立所謂“合作機制”,借助域外勢力提升自身軍事和準軍事力量建設的同時,為其非法侵權行徑撐腰壯勢。4月7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在南海舉行的首次四國聯(lián)合海上軍演,是菲律賓借外力攪動南海局勢的表現(xiàn)。

鑒于此,南海地區(qū)國家不應低估菲律賓漸進式、一意孤行的侵權行為,特別是對支撐本地區(qū)安全互信基礎上的逐步侵蝕,同時更要提防菲律賓將南海安全局勢推入螺旋升級的困境。

其一,菲律賓南海政策的轉向正成為域外勢力攪局,撬動南海局勢升溫的支點。菲律賓與域外勢力茍合所架設的雙邊、小多邊和多邊的所謂“合作機制”,已成為南海局勢最顯著的不穩(wěn)定因素。盡管菲、日、美、澳四國此次在南海的聯(lián)合演習投入的海上力量有限,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但縱向來看,2023年8月,四國僅在菲北部近海海域實施聯(lián)合訓練,內容也僅為海上補給、集體合影和船員相互敬禮等。對比而言,今年四國在演習的時空選擇、演習內容設置等方面均邁出了令人不安的一大步。更值得關注的是,首次美、日、菲三方領導人會議召開在即,美、日已明確表示將借助峰會大幅升級美菲、日菲雙邊國防關系。其中包括兩國或宣布與菲律賓開展聯(lián)合海上巡航;美國或提出《美菲共同防御條約》適用于仁愛礁及鄰近海域,包含菲非法“坐灘”的軍艦;日菲或提速商談《互惠準入協(xié)定》等等。這些舉措將給南海地區(qū)帶來新的安全風險。

其二,菲律賓政府的南海侵權行為,或阻滯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努力構建南海地區(qū)安全合作架構的進程。長期以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就南海地區(qū)的安全合作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并積累了一定經驗。為妥善回應和處理東盟國家的安全關切,中國積極與東盟國家磋商、簽署及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深化海洋環(huán)保、科研、搜救、執(zhí)法等領域務實合作。近年來,有關各方更是著力推動開展“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并已經完成了案文的二讀和啟動三讀工作。正是這些努力與實踐,奠定了南海地區(qū)長期和平與穩(wěn)定的基礎。正如印尼前副外長迪諾?帕迪?賈拉爾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上指出的:“在世界幾大熱點話題中,南海問題是唯一一個還在溝通的問題?!钡坡少e在南海的系列侵權行為,不僅違背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各方承諾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爭議復雜化、擴大化和影響和平與穩(wěn)定的行動,包括不在現(xiàn)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它自然構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動”的規(guī)定,沖擊了南海問題還能“溝通”的互信基礎,還可能產生溢出效應,增大有關各方在“準則”具體條款磋商的分歧,從而不可避免地對“準則”磋商的順利推進產生負面影響。

其三,菲律賓政府將海洋安全議題前置,已經反噬菲國內的發(fā)展穩(wěn)定。就菲律賓國內而言,馬科斯政府利用海洋安全議題制造南海緊張局勢,挑起菲國內民族情緒,其支持率卻不升反降。2024年菲民調機構OCTA 4月8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僅31%的菲律賓人支持馬科斯及其政府,較去年12月59%的滿意率大幅下降。究其原因,馬科斯政府遲滯或怠于解決菲亟需處理的貧困、毒品犯罪問題,已明顯影響了菲國內民生問題。據(jù)OCTA民調顯示,2023年四季度,菲自評饑餓的家庭比例增至14%,即370萬戶家庭;根據(jù)菲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受大米價格上漲影響(通脹24.4%),菲律賓3月份的通脹連續(xù)第二個月加速。3月,全菲精磨大米的平均零售價為每千克56.95比索,已遠高于馬科斯在競選時“將大米價格降至每千克20比索”的承諾。隨著菲國內安全問題的持續(xù)積累,不排除其外溢形成跨國犯罪,威脅南海地區(qū)的非傳統(tǒng)領域安全。

總之,馬科斯政府為一己之私,裹挾著南海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正行走在一條危險的“鋼絲”上,南海地區(qū)國家不應低估菲律賓勾結域外勢力對南海地區(qū)安全的破壞力。(作者系中國南海研究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所所長)

編審:蔣新宇 唐華 張艷玲


中國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 中國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 中國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lián)系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