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外交思想,構建中國話語體系

發(fā)布時間:2021-11-11 16:27:1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曉輝

王曉輝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黨委書記、總編輯,習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時代中國外交專題網站總編輯,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北京語言大學博士生導師 

一、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傳承、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歷史征程中,領導我國對外工作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經歷了一系列風險考驗,戰(zhàn)勝了許多艱難險阻,辦成了不少大事要事,取得了全方位、開創(chuàng)性歷史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了良好外部環(huán)境。

習近平總書記牢牢把握中國和世界發(fā)展大勢,深刻思考人類前途命運,繼承發(fā)揚新中國外交核心原則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推進重大外交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發(fā)展進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

習近平外交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相結合的重大理論成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在外交領域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我國對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外交思想是新中國外交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發(fā)展

習近平外交思想把繼承與發(fā)展辯證統(tǒng)一起來,既繼承前人又勇于創(chuàng)新,升華了新中國幾代領導集體的外交思想,拓展了新中國的外交理論體系。習近平外交思想鮮明提出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等重要思想和重大倡議,強調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賦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等對外方針政策新的時代內涵,使新中國外交優(yōu)良傳統(tǒng)煥發(fā)出新的光彩,實現了中國外交理論的重大飛躍。

習近平外交思想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

習近平外交思想充分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營養(yǎng),賦予其新的時代印記和人文內涵,實現了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蘊含著“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

周邊外交方針的闡發(fā)中,體現著親仁善鄰、兼愛非攻的歷史傳承。

全球治理的改革訴求中,借重了和衷共濟、協(xié)和萬邦的傳統(tǒng)智慧。

構建全球伙伴關系的過程中,秉持了和而不同、立己達人的和諧理念。

正確義利觀的價值取向里,彰顯了弘義融利、扶危濟困的道德操守。

習近平總書記創(chuàng)造性地傳承古代絲綢之路精神,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將這一人類文明成果轉化為開展國際合作、促進共同發(fā)展的新型公共產品,日益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支持與認同。2016年8月,“一帶一路”倡議被寫入聯合國決議。

習近平外交思想是對傳統(tǒng)國際關系理論的揚棄超越

習近平外交思想把中國發(fā)展和世界發(fā)展結合起來,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共同和根本利益結合起來,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超越了一國一域的狹隘范疇,超越了傳統(tǒng)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站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道義制高點上。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治理觀、安全觀、發(fā)展觀、文明觀、正確義利觀等新型理念,反映了世界各國追求發(fā)展進步的共同愿望,既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又蘊含人類共同價值,凝聚了各國人民共同建設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二、中國外文局和中國網在做好習近平外交思想國際傳播上的實踐

今年6月28日,中國網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聯合承建的“習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時代中國外交”專題網站正式上線。這個專題網站由中宣部和外交部共同指導,是全面系統(tǒng)宣介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權威官方平臺。專題網站還在境內外社交媒體平臺上發(fā)力,在境內的微博、頭條、微信、網易號、抖音以“新時代中國外交思想庫”為統(tǒng)一名稱,在境外Facebook,YouTube平臺以“China Says”為統(tǒng)一名稱開設賬號,開展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宣介。

外文局在2019年舉辦了“一帶一路”國家新聞官員與媒體人員研修班?!耙粠б宦贰笔切聲r代中國外交的重要合作平臺,中國能夠搭建這么一個平臺,讓不同國家,比如非洲的肯尼亞、贊比亞、埃塞俄比亞,北非的摩洛哥,歐洲的馬其頓、阿爾巴尼亞,以及一些中亞、東南亞的國家聚到一起。這個研修班本身就體現了國家間的平等、文明互鑒、文化的多樣性。如果沒有中國搭臺,這些國家很難聚到一起。他們對中國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比如說非洲國家特別看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模式,例如產業(yè)園之類的;北非還有歐洲一些發(fā)展中國家,或者說新興經濟體,就比較看重中國的善治(good governance);而亞洲國家則比較關心中國的內政外交,特別是可能會影響地區(qū)穩(wěn)定的一些政策的選擇。

去年6月外文局舉辦了“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中國與非洲媒體抗疫合作云論壇。非洲在這次新冠疫情中屬于被遺忘的角落,很少有發(fā)達經濟體聯系非洲去做合作抗疫的事情,提供疫苗也很晚,分享經驗也很滯后,但中國都是第一時間和非盟以及一些重點國家展開直接的點對點對接,分享自己的經驗,提供抗疫物資和人員。

通過這些活動,我們看到,習近平外交思想非常契合不同國家的訴求,精準把握了這個世界的需求,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思想本身的生命力。

三、宣介習近平外交思想,需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

第一,對外話語體系的建設和創(chuàng)新應該建立在四個自信的基礎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中國文化也成為了一張國家亮麗的名片,正在吸引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在國際事務中,中國也在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疫情暴發(fā)以來,中國不僅高效地控制了疫情,在全球抗疫中發(fā)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還竭盡所能向其他國家提供支持和幫助。這一切都堅定了我們在國際舞臺上的“四個自信”,為我們建立對外話語體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對外話語體系的建立和創(chuàng)新是貫穿思想觀念、話語輸出、語言轉換的全過程,需要用心、用力、用情做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找準對外傳播的資源。中國的故事每天都在發(fā)生,但并不是每一個故事都適合對外傳播。在選擇的過程中,我們要尋找、提煉那些外國受眾能夠理解并且容易引起共鳴的內容。二是要用好語言。用好語言包含兩個層次,即溝通交流層面上的語言和社會文化層面的語言。首先,從事翻譯和對外傳播的工作者要有堅實的語言基礎,能夠用外語清晰熟練地表達;其次,要對傳播對象的歷史文化、社會宗教、風俗習慣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任何一種語言,因其歷史文化的影響,都有其獨具特色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翻譯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從事對外傳播除了語言層面的問題,還要格外重視社會文化層面的差異,也就是說,我們要用外國受眾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進行傳播,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第三,話語體系的建設和創(chuàng)新并不意味著標新立異或者語言的華麗,而是要力求實事求是、平實準確。目前我們的漢語表達受公文文體、政策文件、口號式宣傳、互聯網的影響太嚴重,漢語中的雅言正聲受到很大沖擊,有話不好好說的現象非常突出。

第四,對外話語體系建設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強調目標導向。不僅要讓中國的受眾清楚,更要讓外國的受眾明白。有些東西對于我們來說是常識,但對于外國人來說就是知識,在翻譯和對外傳播中必須充分考慮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與接受能力,尋找中外文化的契合點和共同話語,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四、對外傳播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一是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形象。

二是要做到內知國情,外知世界。對中國的傳統(tǒng)歷史文化和當今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形勢,尤其是傳播對象國家的文化、社會、經濟和宗教的相關知識,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三是要有強大的議題設置能力。中國在建立對外話語體系的時候,必須要培養(yǎng)強大的議題設置能力,通過“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崛起”“中國方案”等議題設置,為中國的發(fā)展和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

四是要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和高超的翻譯能力。語言翻譯是對外傳播的最后一公里,翻譯質量決定傳播效果,也會對話語體系的建設產生深刻的影響。

五是要有運用新媒體和新技術的能力和營造互動的能力。互聯網和以臉書和推特為代表的新媒體,為國際傳播提供了廣闊的新空間,使我們的聲音能夠繞開西方傳統(tǒng)媒體的壁壘,在社交媒體上觸達西方受眾。社交媒體總體上說是觀點個性化表達和碰撞的平臺,所以,媒體產品要適合在社交平臺傳播且能激發(fā)互動。

六是要具備深深的家國情懷。講好中國故事,建立對外話語體系、從事對外傳播,必須飽含對國家、民族的深情和對中國文化的熱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并為此付出艱苦的努力。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