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看中國

老照片看旗袍前世今生[組圖]

發(fā)布時間: 2014-05-15 14:58:52  |  來源: 中國網(wǎng)  |  作者: 楊挺  |  責任編輯: 楊挺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旗袍 女性 曲線 民國 國家禮服 女子服裝 起源

    清末旗裝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服裝以多重滾邊和刺繡為主,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中國網(wǎng)圖片庫 孫繼虎

    旗袍,作為世界上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中國傳統(tǒng)服裝,“是中國燦爛輝煌的傳統(tǒng)服飾的代表作之一,是“最為當今世人所認可和推崇的中國服飾之代表”,雖然其定義和產(chǎn)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xiàn)象和形式之一?!逼炫蹫槊駠?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于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1949年之后,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遭受批判。80年代之后隨著傳統(tǒng)文化在內(nèi)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qū)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旗袍的樣式起源,在民間一般認為改良于清代旗女之袍,而實際上在學術(shù)界爭論很多。

近代上海開埠后,上海社會風俗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來自歐美的異域風俗開始影響上海人的生活;傳統(tǒng)風俗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帶有各自地域特色的民風,催化產(chǎn)生了近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形成。在穿著方面,旗袍的變化就是這一特征的具體表現(xiàn)。旗袍是近代上海都市婦女形象招牌,它脫胎于旗女之袍,原是滿族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種日常服飾,建立清政權(quán)后廣布全國。在清末至民國年間,滿族旗女穿的旗袍樣式仍十分保守。

從1920年代開始,旗袍在上海婦女中普及,但仍保持旗女之袍的特色,經(jīng)過1930年、1940年代的不斷改良,旗袍在傳統(tǒng)基礎(chǔ)上廣泛吸取西式裁剪特色,成為一種中西合璧的服裝,其特征開始慢慢穩(wěn)定下來,并逐漸影響各地,終于成為識別性很強的女裝。旗袍幾經(jīng)變化,不僅徹底擺脫了老樣式,而且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束胸裹臂的舊習,盡顯女性體態(tài)和曲線之美,既體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風尚,又無形中為女性解放樹立了一種標記,成為時尚領(lǐng)域卓爾不群的一道風景,形成洋洋大觀的旗袍文化。

1   2   3   4   5   下一頁  


跳轉(zhuǎn)到

 

/ 8
 
 
 

熱點推薦

 

疏勒县| 综艺| 全椒县| 通河县| 普陀区| 五寨县| 弥勒县| 盈江县| 泗洪县| 扬中市| 郸城县| 泗阳县| 揭阳市| 延吉市| 赣州市| 云林县| 额尔古纳市| 颍上县| 榕江县| 富蕴县| 同德县| 望都县| 凭祥市| 莱西市| 辉南县| 石门县| 昭苏县| 涡阳县| 邻水| 永年县| 平舆县| 寿阳县| 灵丘县| 乌拉特前旗| 浦北县| 宁明县| 龙口市| 九龙县| 柯坪县| 宁海县|